【摘要】在传统中国,"天下为公"规定了政治的"法理学"基础。周秦之变后,传统中国便形成了"封建"与"郡县"对峙的格局。新兴的"家"构成了传统中国的社会基础,在此之上形成了"个别人身支配"意义上的"公"领域,传统中国的土地问题便建基在这一政治结构上。在1928~1935年的中国社会性质论战中,整体性社会变革的要求引出了唯物史观,其关切点在于社会的经济基础,"封建"这一理论框架秉承的便是这一关切。通过复杂的格义过程,"封建"脱离了"封土建侯"的中国古义,最终与唯物史观的土地问题视野联系了起来,用于泛指传统中国社会。这么理解"封建"的时候,传统中国"天下为公"的政治结构最终以一种潜在的方式投射在了土地问题上,土地问题带来了整体性的社会动员的可能:革命。
【关键词】
《建筑知识》 2015-05-12
《中国医疗管理科学》 2015-05-12
《中国医疗管理科学》 2015-05-12
《中国医疗管理科学》 2015-05-12
《中外医疗》 2015-07-06
《中外医疗》 2015-07-06
《现代制造技术与装备》 2015-06-26
《重庆高教研究》 2015-06-30
Copyright © 2013-2016 ZJHJ Corporation,All Rights Reserved
发表评论
登录后发表评论 (已发布 0条)点亮你的头像 秀出你的观点